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五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不抛弃 不放弃—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文本细读

不抛弃 不放弃—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文本细读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不抛弃 不放弃—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文本细读

      作者:任晓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选读第六课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阿城区车站小学  高兴旺
      解读:不抛弃、不放弃---钢七连的连魂、列兵许三多恪守的信条。然而在另一个国度里,在一场大灾难中,不抛弃、不放弃,成为父与子能真情相拥的动力。据美国地震台网测定,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(北京时间17日20时31分),在洛杉矶
      市西北35公里处(北纬34°13′,西经118°32′)发生里氏6.6级地震。对地震时的情况,美国《人物》周刊洛杉矶分部35岁的记者托德说“和几百万洛杉矶居民一样,17日凌晨4点31分,我和妻子从酣睡中惊醒。在最初几秒钟,只有一个念头如雷电般在我脑海中闪过,地震了!地板在剧烈晃动,我失去了平衡,几乎摔倒。等我站直,内墙倾倒下来,恰好砸在我背上。在房间上下左右摇晃时,我听见玻璃的破碎声、家具的撞击声、地板和墙壁的错位声、钢琴的沉重跌倒声则又为这一长串难以忍受的噪音增添了一个音节。在黑暗中,发生的一切均无法目睹,只有浩劫的恐怖之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……。”此时,一个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也在发生。

      1994年,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,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。
      解读:30万人,受灾人员众多;不到4分钟时间,说明时间极为短促;据统计,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,9000多人受伤,25000人无家可归!它相当于1976年我国唐山7.8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0倍!据报道,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。文中说不同程度的伤害,可以理解为轻伤、重伤以及死亡等惨烈景象,同时可以想象地震造成其他的破坏力,比如建筑倒塌、公路损毁、电力中断、火灾四起等。
      在混乱中,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,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。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,已变成一片废墟。
      解读:“混乱”既是现实中的场景,也是年轻父亲当时的心情。而“废墟”一词更加直观地说明了地震巨大的破坏力,学校的受损是毁灭性的,这时儿子会怎么样?他
      “安顿好受伤的妻子”然后去寻找只有“7岁”的儿子,“废墟”一词,似乎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悲惨的结局。
     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,大喊:“阿曼达,我的儿子!”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,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:“不论发生了什么,我总会跟你在一起!”他坚定地站起身,向那片废墟走去。
      解读:失望、痛哭、继而坚定,理智回归,精神振作,不抛弃、不放弃,力量来自一种信念,父亲要兑现对儿子的承诺——“不论发生了什么,我总会跟你在一起!”这时废墟已经渺小,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高大而
      “坚定”的身影。
     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,便疾步走到那里。
     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,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,看到这片废墟,他们痛哭并大喊:“我的儿子!”“我的女儿!”哭喊过后,便绝望地离开了。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,说:“太晚了,没有希望了。”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,问道:“谁愿意帮助我?”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,他便埋头接着挖。
      解读:“不断、急匆匆、痛哭并大喊”,最后又都“绝望地离开”,不同的人几乎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情绪,现实让这些父母没有一个完整的希冀。
      救火队长挡住他:“太危险了,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,请你离开。”
        这位父亲问:“你是不是来帮助我?”
        警察走过来:“你很难过,我能理解,可这样做,对你自己、对他人都有危险,马上回家吧。”
        “你是不是来帮助我?”
       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,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,精神失常了。
      解读:不是其他人冷库,而是都重复着同样一个自认为“正确”的认识,“你是不是来帮助我?”是祈求、是征询,还是对自己的悲凉心情下一个“精神失常”定义。
       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“儿子在等着我!”
      解读:这就是亲情的魔力、一个父亲不抛弃、不放弃的动力。
        他挖了8小时、12小时、24小时、36小时,没人再来阻挡他。他满脸灰尘,双眼布满血丝,衣服破烂不堪,到处都是血迹。挖到第38小时,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:“爸爸,是你吗?”
      解读:这里的“挖”是一个怎样的情形,这里的38个小时又是多长的时空。38个小时的不抛弃、38个小时的不放弃!信念没有动摇,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有限的体能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 “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:‘爸爸,是你吗?’”奇迹出现了!“地震中的父与子”,不单单是对父亲的讴歌,也有对儿子的赞誉。这是一个在废墟下被掩埋了超过三十八小时的孩子!这是一个在三十八小时的黑暗中滴水未进的孩子!这是一个在漫长的恐惧的等待中的孩子,他同样在创造奇迹,在不放弃中获得新生。

       是儿子的声音!父亲大喊:“阿曼达!我的儿子!”
      “爸爸,真的是你吗?”
        “是我,是爸爸!我的儿子。”
        “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,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,也能救大家。因为你说过,不论发生什么事,你总会和我在一起!”
      解读:呵!我要感叹:骨血相承、心灵相通。父亲有力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,儿子在父亲的承诺中新生!漫长的38个小时啊!又是怎么折磨着这个“7岁”的儿童。
      “你现在怎么样?有几个孩子活着?”
        “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,都活着,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,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,我们没被砸着。”
       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:“这里有14个小孩,都活着!快来人!”
       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。
        50分钟后,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。
      解读:“你现在怎么样?有几个孩子活着?”心中并非只有儿子,原来他也有更广阔的高尚心境。“50分钟后,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”,50分钟我们可以做什么?50分钟我们可以悠闲散步;50分钟我们可以轻松吃一顿饱饭,然而50分钟,那么多人齐心合力才开辟出一个安全的出口,而父亲一个人38个小时的挖掘,又说明了什么?
       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:“出来吧!阿曼达。”
      解读:颤抖,为什么要用颤抖,因为它最真实,因为它最能体现父亲看到儿子安然无恙、劫后余生的及至喜幸!
      “不!爸爸。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!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,我不怕。不论发生什么事,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。”
      解读:危难之处,先人后己,危难之处的义举又一次超出了阿曼达的年龄特征!一滴水折射出太阳,朴实的一句话,折射出孩子美好的心灵!
     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,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。
      解读:不抛弃,不放弃,抱定心中的信念,去迎接幸福的父子相拥。遇者涕泪,闻者动情,一切一切、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wunianji_490_21833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